春节过后,随着中小学校陆续开学,“开学经济”悄然升温,但学生间攀比购买“新装备”的现象令人忧。
连日来,笔者在长治市区的一些超市和商场走访时看到,商家把文具等学习用品摆在显眼位置。没等前来购买的家长走近柜台,营业员已经在远远地笑脸相迎了。
“孩子想要就给她买,反正用的还是她的压岁钱,权当是开学礼物。”带着女儿来挑文具的王女士说。笔者对王女士买下的文具作了个统计:一个粉色书包328元,一个铅笔盒48元,一个卷笔刀20元,5本精美练习本40元,再加上铅笔、橡皮、尺子等,光是这些“基础装备”的花费已经超过500元。
除了传统的文具、课外书等文化用品,近年一些数码产品也加入到了“开学装备”的行列之中。在这些装备中,不难看出生产厂家的苦心,有的包装华丽,有的造型独特,有的设计怪诞,尽管其“金玉其外”,但无不夺人眼球,勾出孩子们的好奇心来。
在长治市区一商场的数码电子专柜,今年上初一的小刘正在挑选一款复读机,随行的妈妈告诉笔者,买复读机主要是为了孩子方便学英语,“他以前就想买。可我们一直没答应,马上读初中了,想想还是给他买一台。”刘妈妈说。
用了一半的作业本、半新不旧的书包、使了一半的彩笔,换个笔芯还能用的签字笔等,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文具浪费的问题,但却无可奈何,“现在的孩子也不容易,课业负担太重,买些新文具也算是一种补偿。一学期不就这么一回嘛。”
“其实,很多装备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必需品,盲目满足他们,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。”不少老师认为,现在很多孩子添置新物品并不是因为真正需要,而是相互之间在暗暗较劲攀比,“这必然导致学生的虚荣心越来越严重,离人们应该追求的本质内容越来越远,往大的说,和我们党倡导的求真务实的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。”
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,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“装备”上比别人差,实则却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,极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。学生的注意力过多集中在名牌物品、高档商品之上,影响学习也在所难免。老师提醒家长,新生入学应提倡“轻装上阵”,选购学习用品应以实用为原则,防止盲目攀比而忽视了学习知识的根本。
上一条:马太效应显现 文具商如何发展
下一条:晨光:制笔业无纸时代的杀手锏